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49045
 捷客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2013 ~ 第一課_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二十五種快樂的方法 轉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人文素養
作者: 捷客 日期: 2013.02.16  天氣:  心情:
這篇文章寫得真好,幾句話說出了「人文素養」人的內涵。我們有「人本基金會」,教育當局與名流整天高喊提升人文素養,可是誰也講不清楚它的定義,更不用說如何提升與實踐了。
龍應台在「何謂人文素養?」的演講中說:
素養跟知識有沒有差別?當然有,而且有著極其關鍵的差別。我們不要忘記,毛澤東會寫迷人的詩詞、納粹頭子很多會彈鋼琴、有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政治人物難道不是很有人文素養嗎?我認為,他們所擁有的是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養。知識是外在於你的東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知道;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人文素養是在涉獵了文、史、哲學之後,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文「學」到最後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只能有人文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或一個社會為了私利而缺乏對「人」的關懷,再多的人文知識與文化活動只會造成更大的禍害。
人文素養似乎要從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實踐,才能提升。
人文素養     李北陵   工人日報  2005 11.23
什麼是“人文”?想必讀過書的人也未必能說得清。據11月20日《錢江晚報》報道,在紹興文理學院,作家梁曉聲用了6堂課的時間講這兩個字的含義。不少學生覺得驚訝,“‘人文’,我懂啊。”“就一句話,以人為本。”梁曉聲因此發出一聲感嘆: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能告訴別人些什麼呢?除了“以人為本”,我們還知道“人文”更豐富的內涵嗎?
『人文』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什麼是『人文』?
作家梁曉聲講了一個故事:一次在法國,他跟兩個老作家一同坐車到郊區。那天刮著風,不時有雨滴飄落。前面有一輛旅行車,車上坐著兩個漂亮的法國女孩,不停地從後窗看他們的車。
前車車輪碾起的塵土撲向他們的車窗,加上雨滴,車窗被弄得很髒。他們的車想超過,但路很窄。
他問司機:『能超嗎?』
司機說:『在這樣的路上超車是不禮貌的。』
正說著,前面的車停了下來,下來一位先生,先對後車的司機說了點什麼,然後讓自己的車靠邊,讓他們先過。梁曉聲問司機:
『他剛才跟你說什麼了?』
司機轉述了那位先生的話:『一路上,我們的車始終在前面,這不公平!車上還有我的兩個女兒,我不能讓她們感覺這是理所當然的。』
梁曉聲說,這句話讓他羞愧了好幾天。
這讓我想起澳大利亞的侄兒經過的另一個故事:
周末,侄兒隨著在澳大利亞土生土長的華人去雪梨周邊海域捕撈魚蝦。
每撒下一網,總有收穫,可是每次網拉上來後,那華人總要挑揀一番,
將其中的大部分蝦蟹扔回大海。我侄兒不解:『好不容易打上來,為啥扔回去?』
那華人平靜答道:『在澳大利亞,每個出海捕撈魚蝦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國家規定尺寸的魚蝦才可以捕撈。』
我侄兒道:『遠在公海,誰也管不著你。』
那華人淡淡一笑:『待久了你就會知道,在澳大利亞,不是什麼都要別人來提醒、督促的。』
兩則故事,大致告訴了我們什麼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種植根於內心的素養,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它關乎公平、正義;就在我們日常的生活裏、就在人和人的關係中。
想想我們有多少時候,不需要別人提醒,就知道檢點自己的行為,就能夠自覺地遵紀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盡可能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
言及此,我想起了那句名言:『文化可以立國』。
我想為了國家更發達、社會更和諧,為了我們更自在、更快樂;
補經濟課、科技課、法律意識課--- 都沒錯,但我們現在最需要補上的是文化這一課─『人文』。




 




 
 








 
標籤:
瀏覽次數:286    人氣指數:4266    累積鼓勵:19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2013 ~ 第一課_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二十五種快樂的方法 轉載
 
住戶回應
 
時間:2013-03-13 06:18
她, 63歲,高雄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2-21 10:59
她, 60歲,台中市,資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3-02-16 00:38
她, 57歲,亞洲其他,醫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