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04127
 凱文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本週推薦MV -- 一直想著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潛力人才的五大特質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從台大排名退步看台灣高教危機
作者: 凱文 日期: 2015.07.14  天氣:  心情:

台灣高教的問題,不在台大的國際排名下滑,
而是「去公共化」和「反重分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日前公布2015年全球聲譽最佳大學排行,
前10名全由美英兩國的大學包辦,亞洲以名列第12的東京大學排名最前,去年排名51到60區間的
台灣大學,今年則跌到61到70名。

台大校長楊泮池呼籲,「政府投入頂尖大學計劃經費,不僅不應該減少,還要擴大且集中,
預算分配必須有一些選擇和策略。」 台大校方的憂慮,反映出教育界對提升國際排名的渴望。
教育部自2006年起推動「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劃」與「邁向頂尖大學計劃」,
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建設「世界級頂尖大學」。

對極度重視所謂國際排名的台灣來說,台大在國際評比中名次退步,自然被視為「警訊」,
這也是台大校長疾呼經費應「擴大且集中」的基礎。 但應該問的是,就算這樣的調查如實反映了
「世界百大」的國際聲望,又如何呢?能呈現出一個國家大學教育的總體素質與問題嗎?
全球只有21國、100個學校入榜,美英兩國即囊括55校,不少歐陸國家如義大利、奧地利、西班牙、
捷克、挪威等國,甚至沒有任何學校進榜,難道他們的高等教育就毫無可取嗎? 而英國入榜的
校數是德國、法國的兩倍,難道就表示英國的高教品質與實力遠勝德、法嗎?

台灣高等教育正逐漸去公共化

台灣高等教育當然有其問題,但主要問題不會是台大在某一國際評比的排名下滑。為什麼國家願意
投入大量經費成就一所學校進入「世界百大」,卻不願意正視台灣高等教育師生面臨的種種問題?
比起台大一校的國際聲望,其他160所大學的師生處境難道不值得關注? 過去20年,台灣的高等教育
已經實現普及化,2012年,高教學生總數逾141萬人,超過國小在學學生,2013年,台灣的大專學生
「粗在學率」高達85%。 然而,以下統計數據顯示,高教政策正逐漸去公共化,並已嚴重影響高教品質,
這才是台灣高等教育真正的危機。

1.「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毛額比率」:從1993年的6.73%,下降至2013年的5.59%。
2.「平均每生使用高等教育經費」:2009年台灣為5622美元,遠低於南韓(9513美元)、
日本(15957美元)、美國(20901美元)、OECD平均(13728美元)。
3.「高教師資結構」:兼任教師由2003年35506人,增至2013年45943人。
4.「大學師生比」:從1993年的14.64人,增加至2013年的21.92人。

公共投資不足,使大學教師的勞動條件惡化,學生的學費負擔也日益沉重;扭曲的評鑑機制,
讓許多高教工作者犧牲教學、疲於奔命;而獨厚少數大學的經費分配模式,更使台灣高教體系
日漸M型化,國立頂尖大學與面臨少子化威脅的私校,恰成兩個世界。

教育政策惡化社會階級流動

除了經費不夠、分配不均,高等教育能否發揮促進階級流動的作用,則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只有增加教育投資,才能讓社會流動,降低財富世襲。 台灣的高等教育是普及了,但政府統計數據
與學者研究均顯示,窮人就讀大學的機會仍然小於富人。 如果把高等教育依其社會評價與辦學品質
區分成國立大學、私立大學、專科學校,學生的家庭背景與就讀的學校是呈現正相關。

尤有甚者,私立大學的學費遠高於公立大學,政府對公校與私校的經費挹注卻剛好相反。扭曲的經費
分配不但無法實現社會公平,反而使階級流動停滯,因此,加碼挹注台大,或許可以換得來年較高的
「世界排名」,卻無法因此解決台灣高等教育面臨的總體問題。

政府實不應任由高教「反重分配」持續惡化,必須提出具體措施以打破階級與升學選擇的連結,
讓教育有機會發揮促進階級流動、實現社會公平的作用。


台灣高等教育要繼續目前去公共化的政策走向?或是增加公共投資並且調整分配方式,徹底走出
強調排名與績效的迷思?與其將目光聚焦台大的名次升降,教育部必須回到人間,嚴肅面對
台灣高教真正的危機,立即導正目前去公共化與反重分配的狀況。

標籤:
瀏覽次數:82    人氣指數:682    累積鼓勵:3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本週推薦MV -- 一直想著他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潛力人才的五大特質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