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684900
 ☆ξ紫霧楓泊ξ☆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峨嵋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張家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報國寺.伏虎寺.青羊宮.文舒院
作者: ☆ξ紫霧楓泊ξ☆ 日期: 2006.11.22  天氣:  心情:

報國寺~~

海拔551米,位於今峨眉山市的峨眉山麓,離市內約7公里,是峨眉山進山的門戶,為峨眉山第一景。馮玉祥將軍曾題寫了“名山起點”四個大字。報國寺原址在離現址不遠的伏虎寺對岸的瑜珈河畔,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19),原名會宗堂。當時寺內供奉著佛教始祖釋迦牟尼的大第子普賢菩薩、道教創始人的化身廣成子、春秋名士陸通,取儒、道、釋三教會宗合祀之意。清順治年間(1644-1661)移址至此重建。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重修,並取佛經中“四恩”之一“報國主恩”之意,御賜“報國寺”名。後經兩次擴建,成為四層殿宇、亭臺樓閣俱全、佈局典雅的宏大寺廟,其規模為峨眉山下的寺院之首。寺院山門“報國寺”匾額為清康熙皇帝御書,寺內殿宇軒昂。山門、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賢殿、藏經樓等,自前至後沿中軸線逐漸升高。周圍有花影亭、七香軒、吟翠樓、待月山房等建築。排列有序,佈局井然。寺內,杜鵑、山茶、丹桂、臘梅四季飄香;寺外,林木蔥郁,山花爛漫,一派鳥語花香的佛國世界。大雄殿內,中間供奉著釋迦牟尼,兩側排列十八羅漢。七佛殿內尊放七座高大的佛像,中為釋迦牟尼。左右兩側分別排列著毗婆屍佛、屍棄佛、毗盧婆佛、拘摟孫佛、拘那含佛、迦葉佛六尊佛像。原有的道教始祖和儒教代表人物像已不再有。


七佛殿下矗立一座十四層高(約七公尺)的紫銅華嚴塔,為明朝萬曆年間鑄造,塔身鑄有小佛4700尊和『華嚴經』全文,佛像歷歷在目,字跡清晰可見,是中國現存最大銅塔。寺內還有高2.4公尺的永樂瓷佛,是明永樂年間江西景德鎮燒製的瓷佛像,佛身上有許多小龍,每個小龍中都放有一個小金佛,各具神態。此外還有重達2500斤的明嘉靖大鐘。


伏虎寺~~

海拔630米。從報國寺左行,沿瑜珈河而上,行約1公里,過虎溪橋,進入叢林,連登三個石坡,即到伏虎寺。伏虎寺建於南宋紹興年間,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當初為峨眉山第一大寺。相傳,初建時,因此處常有猛虎出沒,廟裏和尚便建“尊勝幢”用來震懾老虎,從此,虎患絕跡。此寺因此而得名“伏虎寺”。另有傳說認為,因寺後的山像一隻伏臥的老虎,所以寺廟叫做“伏虎寺”。 
    
明末清初,伏虎寺廟宇遭毀。清順治八年(1651),貫之和尚率徒重修,更名虎溪精舍,並歷時二十年,建成十三重殿宇的巍峨大廟。伏虎寺的建築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寺內建有山門、中殿、正殿、御書樓以及禪房、僧舍等。重建的伏虎寺內有500羅漢彩塑金身造像更是峨眉山佛教造像中的佼佼者。現在,全山比丘尼都集中於伏虎寺居住﹐該寺遂成為中國較大的比丘尼道場之一。 
    
康熙年間,寺裏的第三代住持寂玩和尚又在伏虎寺周圍廣植榛、楠、杉、柏等樹木,並按照《大乘經》的字數,一字一株,共植樹十萬零九千多株,根據佛經典故,取名為“布金林”。如今,人們為紀念寂玩和尚,並表彰他的功德,在山門外的楠木林中,建有一座直檐牌坊,上書“布金林”三個大字。多年以後,伏虎寺所有的殿堂都被高大濃密的林木所遮掩。但神奇的是,四重大殿屋頂卻從不積存殘葉,潔凈如洗,成了一塵不染的洞天福地。此番情景連清代康熙皇帝也為之連連稱奇。為此,康熙皇帝題“離垢園”三字,贈與伏虎寺,至今此匾仍高懸在伏虎寺中殿的門楣上。伏虎寺也因此又被稱為“離垢園”。 

青羊宮~~

青 羊 宮 屬 全 真 道 龍 門 派 道 觀 , 是 巴 蜀 最 古 老 的 道 教 宮 觀 , 座 落 於 成 都 西 南 郊 , 南 面 百 花 潭 、 武 候 祠 , 西 望 杜 甫 草 堂 , 東 鄰 文 化 公 園 ( 原 為 著 名 的 十 方 叢 林 , 名 「 二 仙 庵 」 ) 。 是 青 羊 宮 始 於 周 , 初 名 青 羊 肆 , 三 國 時 名 青 羊 觀 , 唐 時 名 玄 中 觀 , 宋 代 始 名 青 羊 宮 , 至 於 今 日 。 漢 ‧ 楊 雄 《 蜀 王 本 紀 》 云 : 「 老 子 為 關 令 尹 喜 著 《 道 德 經 》 , 臨 別 曰 : 「 子 行 道 千 日 後 , 於 成 都 青 羊 肆 尋 吾 。 」 尹 喜 依 約 前 往 , 老 君 顯 法 相 坐 紫 金 蓮 台 為 尹 喜 演 道 法 。 至 此 , 青 羊 宮 成 神 仙 聚 會 , 老 君 傳 道 之 聖 地 。 

青 羊 宮 的 佈 局 是 在 中 軸 線 上 布 置 供 奉 神 像 的 主 要 殿 堂 , 靈 祖 殿 、 混 元 殿 、 慈 航 殿 、 八 卦 亭 、 三 清 殿 、 斗 姥 殿 、 降 生 台 、 說 法 台 、 玉 皇 殿 、 唐 王 殿 等 。 主 殿 三 清 殿 供 奉 三 清 坐 像 及 十 二 金 仙 等 , 殿 內 還 有 獨 角 和 雙 角 兩 雙 神 羊 , 相 傳 有 治 痛 之 功 效 。 供 奉 太 上 老 君 的 八 卦 亭 有 太 極 圖 及 十 二 屬 相 浮 雕 , 亭 上 下 各 畫 有 先 天 、 後 天 八 卦 及 6 4 卦 ; 外 檐 八 角 角 端 的 八 根 盤 龍 柱 , 為 浮 雕 縷 空 的 八 條 金 龍 , 氣 勢 磅 礡 , 整 座 亭 共 有 八 十 一 條 龍 , 象 徵 老 子 八 十 一 化 。

文殊院~~

文殊院位於成都市城北文殊院街,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它的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據《成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信相寺毀于兵火,唯有10尊鐵鑄護戒神像和兩株千年古杉,歷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西元1681年),慈篤禪師來到荒蕪的古寺,在兩杉之間結茅為廬,苦行修持。傳說慈篤禪師圓寂火化時,紅色火光在空中凝結成文殊菩薩像,久久不散。人們認為慈篤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從此改信相寺為文殊院。康熙三十六年至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697?1706年),官紳軍民捐資重修寺廟。嘉慶、道光年間,文殊院方丈本圓法師又採辦了82根石柱,改建、擴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現今的規模。 

文殊院坐北朝南,殿宇五重,進山門往裡走依次是天王殿、三大土殿、大雄寶殿、說法堂、藏經樓。東西兩廂是鐘鼓相對,齋堂與客堂對稱排列。各殿堂之間有長廊密柱相連結。全院共有房舍190餘間,建築面積2萬餘平方米。房舍為木石結構,柱礎石琢磨精細;柱上斗拱雕飾玲瓏;各殿堂的鏤空花窗式樣繁多,圖案精美,是研究我國古建築雕飾藝術難得的實物樣本。藏經樓收藏有各種佛經上萬冊,其中有康熙皇帝御賜的《藥師》、《金剛經》等,十分珍貴。



圖為:青羊宮之青銅羊


未完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453    人氣指數:35973    累積鼓勵:1776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峨嵋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張家界~~
 
住戶回應
 
時間:2006-11-26 00:18
他, 57歲,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06-11-22 04:49
她, 54歲,San Francisco,家管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