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254039
 追憶似水年華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一代圍棋大師殞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生平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王莽
作者: 追憶似水年華 日期: 2014.12.02  天氣:  心情:
今天看小本倚天屠龍記第七部 中間有一段到趙敏諷刺周芷若的留言 那就是「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但是史書上王莽真的是這樣罪大惡極嗎 其實後代有不少史學家替他翻案 甚至認為他是中國第一個提倡社會主義改革者 但是他也有他的缺點 他太自以為是 一昧地復古 以為昭令則天下行 其實不然 反而在層層官僚制度變更下最後造成擾民的政令因而引起叛亂 所以新朝沒多久就被推翻了 這個不禁令我想起了馬英九也是類似的個性 所以這次國民黨會大敗 但是仔細檢查他推行的政策很多是為將來台灣的經濟好轉鋪路的 就像被在野黨所詬病的ECFA 如果真的按照當初既定的時程規劃進行 其實這是有利於台灣經濟發展的 因為後續的FTA TPP與東協協定莫不以這個架構來實施 只是一方面在野黨阻撓 再來沒有跟人民做確實的宣傳 畢竟經濟議題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人們對自己收入增加與否最能感同身受 但是這種長遠的經濟政策是無法讓人民立即有感觸的 自然人民就會認為政府圖利財團 當然國民黨會被人唾棄 就跟王莽當年一樣 下面大概就是王莽這短短的朝代以及他之概述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受漢朝的劉氏禪讓,建立「新朝」(8年—23年在位)。中國傳統歷史學家一般都認為是王莽篡漢立新朝,同時也有史學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胡適指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

生平
外戚出身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河北大名縣東)。為秦漢交替時濟北王田安六世孫,即陳國、田齊之王裔。漢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樸,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莽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漢成帝時前22年,王莽初任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王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窮人,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深受眾人愛戴。其叔父王商上書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永始元年(前16年)封新都侯、騎都尉及光祿大夫侍中。綏和元年(前8年)繼他的三位伯、叔之後出任大司馬,時年38歲。翌年,漢成帝去世。漢哀帝繼位後傅太后、丁太后及其外戚得勢,王莽退位隱居新野。其間他的兒子殺死家奴,王莽逼其兒子自殺,得到世人好評。

代漢立新
前2年王莽回京城居住。前1年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由太皇太后王政君掌管傳國玉璽,王莽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立漢平帝,得到朝野的擁戴。1年王莽在推辭再三之後接受了「安漢公」的爵位,將俸祿轉封兩萬多人。3年王莽的女兒成了皇后。元始四年(4年)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被加九錫。5年,王莽毒死漢平帝[來源請求],立年僅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王氏命王莽代天子朝政,稱「假皇帝」或「攝皇帝」。從居攝二年(6年)翟義起兵反對王莽,有人開始不斷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初始元年(8年)王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改長安為常安,是為建國元年。王莽開中國歷史上通過篡位作皇帝的先河。因傳統史觀較鄙棄篡位這種移轉政權的方式,王莽此後一直被中國歷代史家形容為偽君子。

王莽改制
他當上皇帝後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新政,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五均賒貸及山林川澤收歸國有,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由於政策多存在不合實情處,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不斷挑起天下各貴族和平民的不滿。另外措施又不合時宜,所以措施如王田制推行四年便令民怨沸騰。這可見於當時的中郎將區博所言:「井田雖聖王法,共廢久矣。」和史學家馬端臨《文獻通考》所言:「廢之於寡,立之於眾,土地有列在豪強。」
此外,王莽外交政策極為不當。他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又收回並損毀匈奴單于之印璽,改授予新匈奴單于之章;甚至將匈奴單于改為降奴服于,高句麗改名下句麗;各國因此拒絕臣服新朝,造成邊境戰爭不絕。

新朝速亡
天鳳四年(17年)各地農民紛起,形成赤眉及綠林大規模的反抗。地皇四年(23年)王莽在南郊舉行哭天大典。同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校尉公賓斬其首,懸於宛市之中。新朝滅亡。頭顱後來被各代收藏,直到295年晉惠帝時,洛陽武庫大火,王莽之頭焚毀。

傳統評價
中國傳統歷史學強調忠君、家天下等理念,對王莽的評價普遍不高,一般都認為他只是一位「偽君子」,眾口一辭的千古罪人。東漢史學家班固修訂的《漢書》就把王莽列作「逆臣」一類和「佞邪之材」。」而後世評價也大抵是受到了後漢時代史家所影響。事實上王莽本身是篡漢而取得帝位,而同時也是漢朝宗室所滅,從漢朝政權來看,王莽被視作「逆臣賊子」是理所當然。而他在取得帝位前的種種行徑,更被視為作為「逆臣賊子」的理據,例如他殺了漢平帝而立了孺子嬰為皇帝就為一例。

胡適評價
近人胡適開始為王莽平反:「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並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6]
錢穆評價
但從另一角度看,王莽也是書生式政治家。王莽登位後推行之新政,大抵都是為了仿照周朝的制度推行,如屢次改變幣制、更改官制與官名、以王田制為名恢復井田制,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都是不停回復西周時代的周禮模式。可是古今風俗不同,環境各異,源於古制的新法,未必一切都合時合宜。而這些新政都是違反了歷史規律,所以推行失敗,自屬歷史必然。所以這個角度看,王莽是一個事事復古,脫離現實的政治家,就正如史家錢穆所言:「王莽的政治,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 不達政情,又無賢輔,徒以文字議論政治。」
黃仁宇評價[編輯]
旅美歷史學家黃仁宇則指出,從王莽登位後發出的一系列詔書中看到,王莽的政策根本脫離了當時的實際環境,亦缺乏適當的用人安排。他在《中國大歷史》裡語帶諷刺的評論王莽:「他盡信中國古典,真的以為金字塔可以倒砌。」
傅樂成評價
傅樂成在其著作《中國通史》中評論王莽。王莽具有超人的智力、辯才和威嚴,但也有重大的缺點,諸如過度的自信,一味的復古以及猜疑部下等。王莽的行為看來有些偽,也有些愚,但西漢的偽風並不始於王莽,他不過承襲此風而擴充之,結果以偽獲得名聲並篡位之後,得意之餘,乃至無往而不偽。他有他的政治理想,其新法是為整個西漢政治作一通盤的改革,但因缺乏政治才能又迷信復古,事事行之以偽,才會看來令人有愚的感覺。王莽是實際政治的失敗者,也是復古思想的殉道者,他在政治舞台上所表現的一切,雖然最後都歸幻滅,但實在是不平凡的。
呂思勉評價
史學家呂思勉也認為以漢朝為出發點的歷史評價不公,即將王莽的優點全部用一個「偽」字掩蓋。王莽本身博學,禮賢下士,孝敬母親及寡居的嫂嫂,地位越高而對人越謙虛,而且自己與自己家人的生活始終接近清貧,甚至王莽的妻子因為穿著樸素出門迎客被認為是仆佣。呂思勉認為凡是作偽之人,必然是有所圖的,而王莽篡漢稱帝所圖達到之後卻並無改變,一生作為如一,又如何能稱其為偽?更重要的是,王莽改制成為中國文化的一次重大轉變,在西漢及以前,凡是談論政治的人大多對社會現狀進行攻擊要求改革,至東漢及以後,玄學、佛學先後興起,都強調適應社會,而不再追求改革。王莽的行事,諸如恢復井田等,其實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從先秦以來仁人志士的公意,無論成敗,都應由抱有此類見解的人士共負,而不是王莽一人之責。
呂思勉進一步談到王莽改革的歷史影響,「從此以後大家都知道社會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無人敢作根本改革之想。「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與天下安」,遂成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
韓復智評價
史學家韓復智認為王莽的經濟改革對解決當時的經濟問題有一定的幫助。他在《兩漢經濟問題癥結》中提到王莽推行的經濟措施「除變更幣制外,可謂都切中時弊,真正兼顧到平均地權與節制資本兩方面。」其說法是基於王莽一方面把全國土地收歸國有,平均分配給人民。另一方面,他強制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生產,以改善農民生活。其次,他實行五均六筦,不僅防止資本家的兼併和農民遭受重利盤剝,並且扶助小商人的經營,用來救濟農民。但同時變更幣制的經濟措施付卻令通貨膨脹的情況惡化和幣制混亂,而貧窮的人民更加未能在拉闊了的貧富差距下受惠。連富裕的商人亦都破產。雖然如此,王莽的社會經濟改革仍然得到韓復智的正面評價。
崔瑞德及魯惟一評價
劍橋大學史學家崔瑞德及魯惟一在《劍橋中國秦漢史》表示王莽如果沒有真才實學,他不能升為攝皇帝。又他篡漢建立新朝,孺子劉嬰受到了他不尋常的寬大,雖然被廢但沒有被殺且能過著隱居的生活。而王莽也將孫女嫁給劉嬰。在始建國元年(9年)爆發了兩次原劉氏皇室的起事,王莽很快就派員鎮壓並牢牢地控制漢室政府,在長安建都。

家庭
王莽是漢初濟北王田安的六世孫,是戰國時代齊國王室的後裔,因齊人稱他們為「王家」,所以後來便以「王」為氏。
標籤:
瀏覽次數:122    人氣指數:122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一代圍棋大師殞落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的生平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