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的定義異位性皮膚炎是指一種反覆發生的搔癢性皮膚炎,常與遺傳有關,是嬰兒期及小兒期最常見的皮膚疾患之一,約占小兒人口的3~5%。60%的病人會在第一年發病,30%的病人在1~5歲間發病。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發作。大部份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或其家人會有氣喘、過敏性鼻炎、或過敏性皮疹,我們稱為異位性體質。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的條件必須符合下列敘述三項或三項以上:1.皮膚搔癢。2.典型的皮膚症狀(濕疹樣皮膚炎或苔癬化皮膚炎)及位置(嬰幼兒大多在臉部及身體的伸側,成人大多在關節的屈側)。3.慢性持續性或反覆發作性皮膚炎(一般指超過6個月以上)。4.個人或家族成員有異位性體質(包括氣喘、過敏性鼻炎、乾草熱、或異位性皮膚炎等)。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皮疹在嬰兒期通常於2個月至6個月大開始發生,首先於臉頰、額頭、頭皮產生紅色小丘疹,小水泡;水泡抓破或磨破產生糜爛,有滲出液、結痂,病灶可延伸到軀幹、四肢伸側等。由於劇癢,嬰兒會用手、枕頭、或任何可應用的東西來搔抓,哭鬧不安,讓父母也不得安寧。所幸,可以安慰的是大約半數的患者在2到3歲會痊癒,此外現在的治療可有效的控制病患的癢感及皮疹,直到自然的病程隨時間得到痊癒。如果經過嬰兒期尚未痊癒,皮膚的病灶會變的比較乾燥,有灰褐色皮屑,皮膚變厚,紋路加深,呈苔癬化變化;皮疹的部位則主要分佈在臉、頸、胸部及四肢屈側如肘窩、膝窩等部位。─────以上是我的病,必須從小看醫生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