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548166
 蓁ܤ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吳哥遊記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吳哥遊記之三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吳哥遊記之二
作者: 蓁ܤ 日期: 2008.09.07  天氣:  心情:
【大吳哥城Angkor Thom】一般遊客多由南城門搭乘馬車進城,在入城前需通過一座石橋(陰陽橋),橋的左右護欄分別有27位尊者與27位阿修羅合力拉扯一條7個頭的巨龍(巨蛇),象徵著渾沌世界,善神與惡魔之間相互糾纏,導致乳汁之海翻騰攪動,萬物因此誕生,亦即乳海翻騰(攪動乳海)的創世紀神話。與西元1296年元朝派訪真臘(吳哥)的使者周達觀所著之《真臘風土記》城郭篇的記載「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橋之欄皆石為之,鑿為蛇形,蛇皆七頭,五十四神皆以手拔蛇,有不容其走逸之勢。」相互印證,恍惚間有了穿越時空、古今交錯的感受。

大吳哥城內的【巴戎廟Bayon】是由49座高塔構成,為高棉吳哥王朝闍耶跋摩七世國王所建造,中央最高的尖塔象徵著須彌山(梵語Meru,印度神話之山名,即聳立於世界中央之高山),建築群以此為核心向四周延展,非常的雄偉壯觀。與其他建築相較,巴戎廟最大特色是每一座塔頂四面都刻有闍耶跋摩七世國王的微笑面容,這數百個靜謐安祥猶如諸佛菩薩般的笑容,究竟想傳達什麼訊息?是導遊小劉說的象徵「國王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能力與威權」?還是蔣勳在《吳哥之美》一書中所提到的「國王晚年從印度教改信大乘佛教後的沉澱與昇華」?笑容無語,只留下烙印世人心中神秘的「高棉的微笑」。

【小吳哥城Angkor Wat】為高棉吳哥王朝全盛時期蘇利耶跋摩二世國王所建造,是一座供奉印度教毗濕奴大神的寺廟,也是吳哥遺址中浮雕最多、保存最好的建築。其空間設計主要展現印度教的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世界中心,四周另有高山、大海的圍繞(高塔與護城河)。印度教相信君王是天神毗濕奴的化身,君王死後將與天神合而為一,因此蘇利耶跋摩二世國王亦葬於此,小吳哥也成為蘇利耶跋摩二世國王的陵墓。圖左是小吳哥外城的引道,引道兩旁為寬闊的護城河,圖右為小吳哥內城,在通往內城的引道左右各有一個圖書館與水池,水池前即為拍攝小吳哥倒影以及小吳哥日出剪影的最佳場所。我們步行至此,天氣忽然轉陰,熱帶雨林氣候雨季時節說來就來的午后雷雨隨即而至,涼風帶走了悶熱,雨中的小吳哥展現出另一種沉靜幽美的氣息。

附註:大吳哥與小吳哥,是以城內面積大小而命名。
標籤:
瀏覽次數:829    人氣指數:26229    累積鼓勵:1270
 切換閱讀模式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吳哥遊記之一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吳哥遊記之三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