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3048531
 柳岸花酩又逸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那先比丘經》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那先比丘經》5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那先比丘經》4
作者: 柳岸花酩又逸春 日期: 2012.02.28  天氣:  心情:
《那先比丘經》4



王復問那先:「世間人,頭面目身體四支皆完具。何故有長命者、有短命者?有多病、少病者?有貧者、富者?有長者、有卑者?有端正者、有醜惡者?有為人所信者、為人所疑者?有明者、有闇者?何以故不同?」

那先言:「譬若眾樹木生果。有酢者、有苦者。有辛者、有甜者。」

那先問王:「此等樹木,何故不同?」

王言:「不同者,本栽各異。」

那先言:「人所作,各各異。不同,故有長命、有短命,有多病、有少病,有富、有貧,有貴、有賤,有端正、有醜惡,有語用者、有語不用者,有明者、有闇者。」

那先言:「佛經說:豪貴貧窮好醜。皆自宿命所作,善惡自隨行得之。」

王言:「善哉!善哉!」





----------------------------《卷下》---------------------------------

王復問那先言:「人欲作善,當前作之?須後作之?」

那先言:「當居前作之。在後作者,不益人。」

那先言:「王渴時,乃掘地作井。能趣渴不?」

王言:「不能趣渴。當居前作井耳。」

那先言:「以是故,所作當居前。」

那先問王:「飢時,乃使人耕種。須穀熟,乃食耶?」

王言:「不。當先儲偫。」

那先言:「人如是,當先作善。有急,乃作善者,無益於身。」

那先問王:「譬若王,有怨。當臨時,出戰鬪具?」

王言:「不當,宿有儲偫。」

那先言:「佛說經,言人當先自念作善。於後作善無益。莫棄大道,就邪道。勿效愚人,棄善作惡,後坐啼哭無益。人棄捐中正,就於不正,臨死時,乃悔耳。」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卿曹諸沙門說言,世間火不如泥犁中火熱。復言,持小石著世間火中,至暮不消。取大石著泥犁火中,即消。是故我不信。復言,人作惡,死在泥犁中。數千萬歲,其人不消死。是故我重不信。是語?」

那先問王:「寧聞見水中大蟒、蛟龍、魚鱉。以沙石為食不?」

王言:「然,實以此為食。」

那先問王:「沙石寧消不?」

王言:「皆消。」

那先言:「其腹中懷子,寧復消不?」

王言:「不消。」

那先問王:「何故不消?」

王言:「相祿獨,當然故,使不消。」

那先言:「泥犁中人數千萬歲不消死者,何所作?過惡未盡,故不消死。」

那先問王言:「獅子虎狼皆肉食噉骨。入腹中時,寧消盡不?」

王言:「消。」

那先問王:「其腹中懷子,寧復消不?」

王言:「不消。」

那先言:「用何故不消?」

王言:「獨相祿,故不消死。」

那先問王言:「牛馬麋鹿皆以芻草為食不?」

王言:「然。」

那先言:「其芻草,寧於腹中消不?」

王言:「皆消。」

那先言:「其腹中懷子,寧消不?」

王言:「不消。」

那先言:「何以故不消?」

王言:「獨以相祿,當然故,使不消。」

那先言:「泥犁中人亦如是。過惡未盡故不消死。」

那先問王言:「世間女人、飲食皆美,恣意食,食於腹中,寧消不?」

王言:「皆消。」

那先言:「腹中懷子,寧消不?」

王言:「子不消。」

那先言:「何以故不消?」

王言:「獨相祿,當然故,使不消。」

那先言:「泥犁中人亦如是,所以數千萬歲不消死者。用先作惡未解故不消死。」

那先言:「人在泥犁中生,在泥犁中長,在泥犁中老,過盡,乃當死。」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卿曹諸沙門言。天下,地皆在水上,水在風上,風在空上,我不信是。」

那先前取王書水。適以指撮之,問王,言:「風持水若此。」

王言:「善哉!」



王復問那先言:「泥洹道皆過去,無所復有耶?」

那先言:「泥洹道無所復有。」

那先言:「愚癡之人貪身愛惜。坐是故,不能得度脫生老病死者。」

那先言:「智者學道,內外身不愛惜。便無有恩愛。無有恩愛者,無貪欲。無貪欲者,無胞胎。無胞胎者,不生。不生者,不老。不老者,不病。不病者,不死。不死者,不憂。不憂者,不哭。不哭者,不痛。便得泥洹道。」

王復問那先:「諸學道者,悉能得泥洹道不?」

那先言:「不能悉得泥洹道。正嚮善道者,學知正事。當所奉行者,奉行之。不當奉行者,棄遠之。當所念者,念。不當所念,棄之。如是,能得泥洹道。」

王復問那先言:「其不得泥洹道者,寧知泥洹道為快不?」

那先言:「然!雖未得泥洹道,由知泥洹道為快!」

王言:「人未得泥洹道。何以故知快耶?」

那先問王言:「人生未嘗截手足。寧知截手足為痛劇不?」

王言:「雖未曾更截手足。猶知為痛。」

那先言:「何用知為痛?」

王言:「見其人截手足呻呼。用是故知為痛。」

那先言:「人前有得泥洹道者。轉相語泥洹道快。用是故信之。」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寧曾見佛不?」

那先言:「未曾見。」

王言:「那先諸師寧見佛不?」

那先言:「諸師亦未曾見佛。」

王言:「如使那先及諸師不見佛者。定為無有佛。」

那先言:「王寧見五百溪水所合聚處不?」

王言:「我不見。」

「王父及太父皆見水不?」

王言:「皆不見。」

那先言:「王父及太父皆不見此水。天下定為無此五百溪水所聚處不?」

王言:「雖我不見,父及太父皆不見此水者。實有此水。」

那先言:「雖我及諸師不見佛者。其實有佛。」

王復問言:「無有復勝佛者耶?」

那先言:「然!無有勝佛者。」

王復問:「何以為無能勝佛者。」

那先問王言:「如人未曾入大海中。寧知海水為大不?」

「有五河。河有五百小河流入大河。河一者名恒。二名信他。三名私他。四名博叉。五名施披夷爾。五河水晝夜流入海。海水亦不增減。」

那先言:「王寧能聞知不?」

王言:「實知。」

那先語:「以得道人共道,說:無有能勝佛者。是故我信之。」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言:「當何用知無有勝佛者。」

那先問王:「造書師者為誰?」

王言:「造書師者名質。」

那先言:「王寧曾見質不?」

王言:「質已死久遠,未曾見。」

那先言:「王未見質。何用知質為造書師。」

王言:「持古時書字,轉相教告。用是故,我知名為質。」

那先言:「用是故,我曹見佛經戒,如見佛,無異。佛所說經道,甚深快人。知佛經戒以後,便相效。用是故,我知為有不能勝佛者。」

王復問那先:「自見佛經,道可久行之?」

那先言:「佛所施教禁、戒經甚快。當奉行之,至老。」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人死已後,身不隨後世生耶?」

那先言:「人死已後,更受新身,故身不隨。」

那先言:「譬若燈中炷更相然。故炷續在,新炷更然。人身如是故,身不行,更受新身。」

那先問王:「王小時,從師學書、讀經不?」

王言:「然!我續念之。」

那先問王:「王所從師,受經書師,寧知本經書耶?王悉奪得其本經書?」

王言:「不也。師續自知本經書耳。」

那先言:「人身若此,置故身,更受新身。」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審為有智無?」

那先言:「無有智。譬若人盜他人果蓏。盜者寧有過無?」

王言:「有過。」

那先言:「初種樹栽時,上無有果,何緣盜者當有過?」

王言:「設不種栽,何緣有果?是故盜者無狀。」

那先言:「人亦如是,用今世身,作善惡。生於後世,更受新身。」

王言:「人用是故,身行作善惡所在。」

那先言:「人諸所作善惡,隨人如影隨身。人死但亡其身,不亡其行。譬如然火夜書,火滅,其字續在,火至復,更成之。今世所作行,後世成如,受之如是。」

王言:「善哉!善哉!」



王言:「那先,寧能分別指示善惡所在不耶?」

那先言:「不可得知善惡所在。」

那先問王:「樹木未有果時。王寧能分別指示,言某枝間有某果,某枝間無有果。寧可豫知之?不耶?」

王言:「不可知。」

那先言:「人未得道,不能豫知善惡所在。」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人當於後世生者。寧能自知不?」

那先言:「其當生者自知。」

王言:「何用知之?」

那先言:「譬如田家耕種。天雨時節,其人寧豫知當得穀不?」

王言:「然!知。知田當得穀多。」

那先言:「人如是!人當於後世生,豫自知。」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審有泥洹無?」

那先言:「審有。」

王言:「那先,寧能指示我,佛在某處不?」

那先言:「不能指示佛處。佛已泥洹去,不可得指示見處。」

那先言:「譬若人,然大火已,即滅其火焰。寧可復指示知光所在不?」

王言:「不可知處。」

那先言:「佛已泥洹去,不可復知處。」

王言:「善哉!善哉!」



王又問那先:「沙門寧能自愛其身不?」

那先言:「沙門不自愛其身。」

王言:「如令沙門不自愛其身者。何以故?自消息臥,欲得安溫,濡飲食。欲得美善,自護視。何以故?」

那先言:「王寧曾入戰鬪中不?」

王言:「然。曾入戰鬪中。」

那先言:「在戰鬪中時。曾為刀刃牟箭瘡所中不?」

王言:「我頗為刀刃所中。」

那先問王:「奈刀刃牟箭瘡何?」

王言:「我以膏藥綿裹耳。」

那先問王言:「為愛瘡故。以膏藥綿絮裹耶?」

王言:「我不愛瘡。」

那先言:「殊不愛瘡者。何以持膏藥綿絮裹而護之?」

王言:「我欲使瘡早愈。」

那先言:「沙門亦如是。不愛其身。雖飲食心。不樂用作美,不用作好。不用作肌色,趣欲支身體。奉行佛經戒耳。佛經說言。人有九孔,為九弓瘡。諸孔皆臭,處不淨。」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佛為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皆金色、有光影耶?」

那先言:「佛審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皆有金色光影。」

王言:「佛父母寧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皆有金色、有光影耶?」

那先言:「佛父母無是相。」

王言:「如是,相好。是父母無是相。佛亦無是相。」

王復言:「人生子像其種類。父母無是相者,佛定無是相。」

那先言:「佛父母雖無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身、金光色者。佛審有是相。」

那先言:「王曾見蓮花不?」

王言:「我見之。」

那先言:「此蓮花生於地,長於泥水,其色甚好。寧復類泥水色不?」

王言:「不類地泥水色。」

那先言:「雖佛父母無是相者。佛審有是相。佛生於世間,長於世間。而不像世間之事。」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佛審如第七天王梵所行不?與婦女交會不?」

那先言:「然。審離於女人,淨潔無瑕穢。」

王言「假令佛如第七天王所行者。佛為第七天王梵弟子。」

那先問王:「第七天王者有念?無念?」

王言:「第七天王梵有念。」

那先言:「是故第七天王梵及上諸天,皆為佛弟子。」

那先問王言:「象鳴聲何等類?」

王言:「象鳴聲如鴈聲。」

那先言:「如是,象為是鴈弟子,各自異類。佛亦如是,非第七天王梵弟子。」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佛寧悉學知經戒不?」

那先言:「佛悉學知奉行經戒。」

王言「佛從誰師,受經戒?」

那先言:「佛無師。佛得道時。便悉自知諸經道。佛不如諸弟子學知。佛所教,諸弟子皆當奉行,至老。」

王又問那先:「人父母死時,悲啼哭淚出。人有聞佛經,亦復悲啼淚出,俱爾。寧別異不?」

那先言:「人為父母啼泣,皆感恩愛、思念、愁憂、苦痛。此曹憂者,愚癡憂。其有聞佛經道淚出者,皆有慈哀之心,念世間懃苦。是故淚出。其得福甚大。」

王言:「善哉!」



王又問那先:「以得度脫者,有何等別異?」

那先言:「人未得脫者,有貪欲心。人得脫者,無有貪欲之心,但欲趣得飯食支命耳。」

王言:「我見世間人,皆欲快身,欲得美食,無有厭足。」

那先言:「人未得度脫。飲食者,用作榮樂好美。得度脫者,雖飲食,不以為樂,不以為甘,趣欲支命。」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人家有所作,能念久遠之事不?」

那先言:「人愁憂時,皆念久遠之事。王用何等念之?用志念耶?用念念耶?」

那先問王言:「寧曾有所學知,以後念之不?」

王言:「然!我曾有所學知,以後忽忘之。」

那先言:「王是時無志耶?而忘之乎?」

王言:「我時忘念。」

那先言:「可差王為有象。」

王復問那先:「人有作,皆念耶?若甫始,有所作,念見在所作。皆用念知耶?」

那先言:「已去之事,皆用念知之。今現在之事,亦用念知之。」

王言:「如是,人但念去事。不能復念新事。」

那先言:「假令新者有所作。不可念者亦如是。」

王言:「人新學書技巧為唐捐那。」

那先言:「人新學書畫者。有念,故令弟子學者有知。是故有念耳。」

王言:「善哉!善哉!」



王復問那先:「人用幾事生念?念耶?」

那先言:「人凡有十六事生念。一者,久遠所作生念。二者,新有所學生念。三者,若有大事生念。四者,思善生念。五者,曾所更苦生念。六者,自思惟生念。七者,曾雜所作生念。八者,教人生念。九者,象生念。十者,曾有所忘生念。十一者,因識生念。十二者,教計生念。十三者,負債生念。十四者,一心生念。十五者,讀書生念。十六者,曾有所寄更見生念。是為十六事生念。」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念久者?」

那先言:「佛弟子阿難女弟子優婆夷鳩讎單罷,念千億世宿命之事。及餘道人皆能念去世之事。如阿難女弟子輩甚眾多。念此已便生念。」


王又問:「何等新所學生念者?」

那先言:「如人曾學知挍計。後復忘之。見人挍計便更生念。」


王又問那先:「何等為大事生念?」

那先言:「譬若大子立為王。自念為豪貴,是大事生念。」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思善生念者?」

那先言:「譬若人,為人所請呼。極善意賓延遇待之。其人自念言。昔日為某所請呼。善意待人是為思
善生念。」


王又問那先:「何等為更苦生念者?」

那先言:「譬若人,曾為人所撾埵,閉繫牢獄。是為更苦生念。」


王復問那先言:「何等為自惟生念者?」

那先言:「譬若人,曾有所見家室宗親及畜生。是為自惟生念。」


王又問那先言:「何等為曾雜所作生念者?」

那先言:「譬若人,萬物字顏色香臭酢苦。念此諸事,是為曾雜生念。」


王復問那先言:「何等為教人生念者?」

那先言:「人自喜忘邊人。或有念者,或有忘者。是教人生念。」


王又問那先言:「何等為象生念者?」

那先言:「人牛馬各自有象類。是為象生念。」


王又問那先言:「何等為曾所忘生念者?」

那先言:「譬若人卒有所忘。數數獨念得之。是為曾所忘生念。」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因識生念者?」

那先言:「學書者,能次其字。是為因識生念。」


王復問那先:「何等為挍計生念者?」

那先言:「如人共挍計。成就悉知策術分明。是為挍計生念。」


王又問那先:「何者為負債生念者?」

那先言:「如人所當,債所當歸。是為負債生念。」


王又問那先:「何等為一心生念者?」

那先言:「沙門一其心。自念所從來,生千億世時事。是我為一其心生念。」


王又問那先:「何等為讀書生念者?」

那先言:「帝有久古之書。念言某帝某吏時,書也。是為讀書生念。」


「何等為曾有所寄,更見生念者?」

那先言:「若人有所寄,更眼見之,便生念。是為所寄生念。」

王言:「善哉!善哉!」



《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170    人氣指數:970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那先比丘經》3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那先比丘經》5完
 
給我們一個讚!